黑岩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黑岩文学 > 大少爷 > 第40章 赐字

第40章 赐字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琼林宴。

今年的新科状元顾连、榜眼杨魏芳、探花凌晏深都还年轻且相貌端正。

顾连是西北青州下辖一个小村庄出来的,却连中三元。除了肤色有些黑之外,模样倒是长得不错,瞧着也没有小地方来的拘束,今年只有二十来岁。

杨魏芳是江南人士,是三人里年纪最大的,三十多近四十岁了,有能中榜眼的本事,却到现在才来考取。

凌晏深是三人中最年轻的,输给这两人倒也无可厚非。

在礼官的唱诵下,三人依次向永安帝行跪拜礼。

永安帝今年已五十多,却并不显老,语气温和道:“请起,赐座。”

三人落座,永安帝分别打量了三人,道:“没想到今年的一甲都是青年才俊,赐酒。”

宫人端着酒壶分别为三人倒酒。

今日宴会上,除了这届的前三,还有礼部秦尚书及侍郎,上届的状元郎林弶,还有几位大学士,章太傅也受邀而来。皇子中只来了四皇子昭王和五皇子。

昭王作为本次的主考官,自然是该来的。而这五皇子是皇后幼子,有二皇子和三皇子两位哥哥在,五皇子在一众皇子间并不多出彩。

永安帝说是让五皇子见见新科前三的风采。

宴饮开始后,永安帝又考校了一番几人的文采。

包括林弶在内,几人都一一现场即兴做了诗。

众人其乐融融。

几轮过后,永安帝又问了几人对于目前科举制的看法。

新晋状元顾连率先直言道:“启禀陛下,学生以为当前制度,私塾书院皆由豪门世家垄断,不利于我等寒门子弟。学生出生微贱,见识了众多寒门学子,因囊中羞涩无法继续学业,甚至连赶考的路费都凑不齐。学院每年名额有限,寒门学子举全家之力供奉,而世家弟子有书读却不思上进。”

此话一出,现场一片寂静。

在场的官员,大多都是世家子弟,如同杨魏芳一样出生书香世家的更是大多数。

凌晏深心里暗叹,此人倒是敢讲敢说,就是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了。

永安帝望向林弶,问道:“林卿也出生布衣,不知林卿对此有何看法?”

林弶起身道:“回禀陛下,臣以为英雄不问出处,寒门子弟自有读书不易而造就的坚韧心性,更了解民间疾苦。而世家子弟自幼习文习武,所知所学广阔繁多,先天比寒门子弟多一重优势。世家开学堂育人,能为朝廷带来更多有用之才。”

永安帝点了点头,又问杨魏芳如何看待。

杨魏芳自谦一笑:“学生确实是沾了家门的光,不才苦读三十载,惟愿一生学识以报国。”

昭王出列道:“儿臣听了诸位的话,倒是也有感而发,我大延朝国土数千万公里,从中央到地方管辖,实属不易。如今大部分地域百姓安居乐业,顾连所言也是我心中所想。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了,自然想读书识字,改变阶级。然此非一日之事,儿臣自请下江南巡查,为贫苦之地兴建学堂,攘除地方豪强。”

下头几位官员言语纷纷,有赞成,有反对。

永安帝微微皱起了眉头,又看向还一言未发的凌晏深:“你是安康侯的长子吧?”

凌晏深拱手道:“学生正是。”

永安帝挥手一指,问:“果真少年英才,你有何见解?”

凌晏深道:“世家与寒门,就好比是天平两端的砝码。两者不平衡就会导致倾斜,触底反弹,社稷之难,百姓遭殃。若是世家的学识能下达到地方,让贫苦之家也能学习,自然朝廷能得到更多的实用人才。而世家更多接触实事,也不容易被书上所写轻易诓骗。

士农工商,都想以科举改变后代的身份。然人心难测,贪污受贿屡禁不止,俗语有云“水至清则无鱼”。学生以为很难真正的肃清这些贪念之人。”

永安帝哈哈大笑,道:“好一个水至清则无鱼,不愧是凌老将军的孙儿。朕听说你即将弱冠,不如由朕为你取一字,容湛。湛若秋水,澄明高洁(引用)。”

凌晏深跪下叩谢:“多谢陛下圣恩。”

永安帝又对昭王道:“你所言之事,稍后再议。今日当庆祝我大延又有了这么多有识之士,望你们能为国尽忠,不枉你们多年苦读。”

众人俯首称是。

宴席又开始歌舞表演,可气氛已不如之前。

永安帝又喝了几杯,便让昭王继续招待,便离开了。

秦尚书今日一直在一旁默默坐着并不多言,等永安帝走后,才远远朝凌晏深举了举杯。

凌晏深颔首一饮而尽。

后面的话题没有再让朝政上谈及,都是聊聊各地风土人情。

酒宴一直持续到亥时初宫门下钥才散了。

等回了清雾院,凌晏深才舒了一口气。

双雪看少爷有点累,便在一旁为他揉按了两下。

山茶道:“少爷,侯爷派人来说让您明早过去。”

“嗯。”

凌晏深拉着双雪的手,不让她继续动作,叹气道:“这宫中尔虞我诈真烦。”

双雪笑笑:“少爷,这才哪儿到哪儿啊。”

“是啊,”凌晏深苦笑,这可是自己选的路,“不过,很快我们就能离开这里了。”

少爷说过,等考上进士了,不管如何都会自请外任。

这侯府,这上京城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。

翌日。

凌侯爷知道了陛下亲赐表字一事,引以为豪。

凌晏深来时,凌侯爷正笑眯眯的逗鸟,“晏深来啦。”

凌晏深问候:“父亲。”

“我儿,容湛。”凌侯爷念着由陛下取的表字,望着比自己已经高出半个头的大儿子,颇为欣慰,“为父以你为荣,凌家以后都是你的。”

凌晏深淡淡道:“父亲严重了。”

此时凌侯爷还不知道凌晏深想要外调之事,还满心欢喜的为他筹划着该如何快速晋升至内阁。

凌侯爷虽不喜许氏,但对于许落鹤还是有些敬重的。许落鹤当年也是二甲的进士,后来顺利进了翰林院,如今是翰林院大学士。这是凌侯爷年轻的时候向往的仕途之路。不然以许落鹤的暴躁性格,凌侯爷早就和他老死不相往来了,怎么还会允许凌晏深与之交好。

凌侯爷如今就希望凌晏深也能按着这一路走。当初许落鹤靠着许家微弱的家世能走到今日,那今时今日自己的大儿子,有安康侯府,还有刑部、礼部、南惠亲王府,肯定能更快入内阁。

三日之后,永安帝招了凌晏深再次入宫时,凌晏深便自请外任。

在场的昭王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林弶都没想到。

永安帝也很是意外,毕竟世家公子可少有不待在王城的,道:“晏深啊,按辈分你当称呼朕一声皇爷爷。”

凌晏深道:“臣不敢。”

永安帝问道:“你为何不想待在京中?”

凌晏深道:“学生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(引用),臣自幼在京中,享受京中繁华,如今正是报效陛下的时候。读了这么多年的书,学生想为百姓做点事。”

永安帝道:“好,你既意已决。朕便允了你,想去哪个地方,你自去与吏部尚书说吧。”

凌晏深跪下叩谢:“谢陛下,学生必当尽力竭力,报效大延。”

吏部尚书李沃也算是寒门出生,凭一己之力在五十岁前就担任了礼部尚书一职,因为背后没有世家支持,所以是永安帝的心腹之一。

李沃对于凌晏深自请外任一事,一笑置之,不过是没见识过贫穷的富家公子,想去外面看看罢了。不需三年,可能一年就要找爹拖关系调回来了。

李沃倒是给了几处不错的地方,让凌晏深挑选。

凌晏深选了一处最落后的嘉裕县。

嘉裕县,位处西南和西北交界。名字起得好,曾经也是一处大城,可惜后来慢慢没落了。不过当地还是有不少富户,关系盘根错节。据前任知县汇报,那里还有山匪。

不是一处好去处啊。

李沃道:“凌少爷,要不要再选一选?南边好,气候也养人。”

凌晏深道:“多谢李大人好意,学生觉得这处就不错。”

李沃见此不再多话;“好,那愿你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。半月后便出发吧,此去路途遥远,你还年轻,便辛苦些吧。”

“多谢大人关心。”

回去后,凌侯爷便知道了这事自是大发雷霆。

可陛下已经下了旨意,再挽回不得。凌侯爷再是不满,也只能生闷气。

又有湘姨娘在一旁:“大少爷不得了!如今翅膀硬了,不需要咱们侯府了!老爷您一心为他,可他呢?把您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啊!您为他筹划,可他呢?他全不看在眼里!若是换了我的渝儿,渝儿这么孝顺您,肯定都听您的!”

凌侯爷听在耳边,心里很不得劲。自己一心一意为大儿子考虑,结果还不领情。

于是对于凌晏深半月后的远行,也不再过问。

凌晏深向老太太交代过后,就去了祠堂。

“母亲,我考上进士了,可惜只是探花,不是状元。

不过,双雪说她就喜欢探花,那我也喜欢吧。

母亲,儿子要离开上京城了,可能要好几年都不能回来拜祭您。您在九泉之下,可别生孩儿的气。

有双雪照顾孩儿,您放心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