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岩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黑岩文学 > 巧娘子家的俏新郎 >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

第22章 第二十二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马急行在黄土烟道上,如其主人般,心不可切,抬头仍见日出东天,把日影照得西斜,等她回了院落,正是日中。

仆役去了,院落只留两人,只不过另一人还未回,于是那颗长了新芽的枣树下,仍只坐了一人,如往常般,支在那块薛记的牌匾下,放空,沉思。

汉,魏晋南北朝,隋唐五代十国,宋明。

民国,新时代。

记忆飞快在数十种形制中搜寻,比对。

甚至起初这个念头出来时,还蹦出几次西边的服饰。

下一刻便被打上了叉号请了出去。

有句话说得没错,有些服饰不同代,但其中气蕴一脉相承。

一针一线,俱是千年的流承,内敛,庄重,不张扬却蕴含文明的痕迹。

只是这次步子跨的有些大,她想来套长衫。

在她听从文人这个词语时最初的印象。

一个文人,执了利剑的文人,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人,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,一个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向上走的文人。

也是战士,也是那么一个年代,无数仁人志士救国图生存的战士。

也是青年,五四腥风血雨,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。

他们一道道,前赴后继,继往开来,创造了一片新天地。

这长衫,承上启下,见证了那个时代人。

长衫,先生。

多么磅礴,多么重的一个称呼。

这个时代,她仍愿意将历史赋予这长衫的意味交与这些青年。

风吹,嫩芽摆着,衣衫动着。

院落正中,可见一人躺在榻上,看天,看云。

她是个只会做各朝衣式的,与创新不行。

她要出手,便是这长衫了。

两个问题。

接受度与成本。

成本简单,这方面直接计算罗列其上即可,不论何等袍服,绝没有比长衫更便捷,更省布料,更易缝制的衣式了。

问题自始至终便有一个,这勉强可说成变制袍服的的长衫会不会为学子接受?

国子监那些博士又怎么看?

两批人,若是学子也接受不得,那国子监乃至朝堂更不必说了。

巧文还是迷茫,一方面思索后,确实长衫成本最低,客观上对学子有利,另一方面因其上历史她也不愿就此放弃。

执着般希望能有人呈其气韵。

叶子晃啊晃,鸟儿飞啊飞,不久,门吱呀一响,有人回来了。

巧文早已闭了眼睡着了,薛枝进来一看,便知这人定是又在思索什么了。

何苦这么忧愁,眉头皱得这么深,衣裳也不知盖件,着凉了可怎么办?

他看过,回屋拿了件干净衫袍,慢慢披上。

巧文便是在一阵好闻的皂角味道里醒来,刚一睁眼,只见天空炊烟袅袅,一道白烟直上蓝天,她扭头,看那东边一扇小门,安静立在那里,不时有柴火劈里啪啦声响来。

很快,里面出来一人,白色衣角有些发黄,悠着到了她身边,“醒了?”

“买了烤羊腿呢,快起来吃罢。”

又看了一看,说道,“天还是凉,在外睡着还要披间衣裳的。”

巧文已慢慢起身,靠坐在榻上,很是无力的样子。

也像是刚起时的没精神,可薛枝一看,便知她必不是这般情况。

于是,等两人坐了案前吃饭,薛枝又多看几眼,见她没有要开口的意思,盛了两碗米汤,递过去,同时开口,“你没有要说的吗?”

“?”

巧文嗯了一声,很奇怪,很惊讶,接过碗,问道,“你为何这样说?”

“你吃饭一向很是……很是。”

巧文睁眼瞧着他,“怎么?”

“很是令人一见就心生喜悦,连我也会多吃一些。”

巧文笑笑,眯眯眼,薛枝继续道,“可你今日却全无食欲。”

他又递上羊腿,看那菜叶包裹的香气,“连这般美食都不顾了,不是心事是为何?”

“说罢。”他看过来,两人对视,“难道你就不曾想,为我讲讲?”

巧文吃下一口骨头,抿抿嘴,笑道,“还是你了解我。”

“不错,我确实有桩心事,这又与你有关了。”

薛枝抬眼望来,又低下吃饭,道,“也与四郎有关。”

说着他笑了笑,“更与天下男郎都有关。”

巧文知是在重提旧事,她叹一声,“上次飞鱼服,想想挺奇怪的,于圆领袍是一大变,我竟敢就拿着直咧咧与司阶相看。”

“还欲想众多宫内府卫穿上,真是大胆,不知天高地厚。”

“可你也成了。”

“不止,百姓府卫皆爱之。”

“巧娘,你知当今圣上心胸气度皆是不一般,风气也不拘一制。”

“又为何举步不前呢。”

巧文吸了一口气,愣着,想着。

是么。

心胸,气度,风气。

那么,连这般跨越千年的服式也能接受吗。

她看天,看月亮,看树,又看向眼前人。

一笑。

“是啊。”

如此天时人和。

“我且先试试。”

“那么,你是愿与我说说了?”

“你的心事。”

碗筷一放。

“好吧。”

“很简单,一件事,我有一件衣裳,可做那学子服,她衣式简洁,穿脱方便,行走自如,做着省布省力,只有一样——”

“太出格。”

“你又怎知,定会出格?”

“我们还没看呢。”

薛枝反驳。

“巧娘,你把我们想得太古板了。”

“最少,我和四郎看了,俱是不行,你才好评判呢。”

“真的么?”

“那你和四郎你俩,我问问,见识多少?可别蒙我——”

“南边广州,外来人甚多,去过。”

“扬州,祖籍所在,自不必说。”

“江南杭州,我在那儿读了两年书。”

“西边蜀地,一路清算铺子俱是那里事烦,只有那玉门敦煌,关内无垠边地,不曾去过。”

“我所见之,于衣制一行,应有天下十之五六。”

“不知小娘子可肯开口了?”

他打笑着。

巧文则是羡慕。

这薛枝年纪轻轻的,却游了这么多地。

她这般大时,还困在学校里守着生活费过日子呢。

薛枝继续道,“等今后,我们去南边开铺子时,一同再游历。”

“那时尚且年少,此次你我再去,世事变迁,说不定另有一番心得。”

巧文明白他所指乃薛家这一遭变故,点点头,她可一直没忘心中那时刻便起飞南去的叶子呢。

于是,巧文此次又信心满满出发了。

她没有退路,她一个做汉服的,这长衫是她唯一之选,做就行了。

长衫因是于众学子穿,布料不可太贵重,取其绢布即可,至于颜色,蓝,必不可少,这简直就是学子青春的必配色调,其染料常见易取,直到后世,蓝都是不易褪色,用得最普遍的一种颜色。

其次是麻黄色,其实也算是棕色,文雅,古朴,适于教书博士穿。

再有便是白色了,这在唐代是常见衣物色调,各色绢布她都有,左右都做一套,且绸缎也各来一份,宣传么,不论对象是谁,总要拿些好的先镇住场子再说。

巧文回忆起四门馆那些学生,不论男女均束发而行,学院只需穿圆领袍,唯一区便是女郎挽发,男郎戴幞头。

长衫衣身宽松,男女俱合身,到时分做两套,总之,打算要做足,不论是男博士还是女博士,能笼络一个是一个。

最后,是衣身纹样的考量。

巧文当然知道,最简单的是素白布料,不设一纹,只是不大现实。

国子监乃大唐学制重地,统一服饰后,怎能无标识分别,纹样是区分规章礼制的基本。

这纹样在布料上,在成型之始便有,不是后来缝制绣上。

带着整体风韵融入衣料中。

有什么纹样与学子,与文人息息相关?

兰叶,竹柏,梅,菊,荷。

巧文拿不定主意,因此她仍用穷举法。

各备一式,国子学六馆加之东宫一馆,也不一定用了同种纹样。

算下来,简单几种重复便要备之数十件,谁让她是乙方呢?接下可有得干了。

外界关于学子服的讨论未曾止息,寺外新的明落院也在有条不紊准备着。

薛枝与李佑郎俱放下手里事务,等在院内学新品,这次叫长衫。

像是衫袍直落了地,无一丝曲折,就如文人士子般?

他们如是想着,巧文便是这般得来的灵感?

要求节俭不得奢靡,便将放量全部省去,袖子板板正正,只容下两条胳膊,想象着穿着,却是便携许多?

几十件衣制随巧文的衣版一同剪裁,做成前,谁也不知其最终样子。

会是什么,那领子此般在飞鱼服之上甚至直直立起来了。

又会是何般气度?

齐胸裙大气华美,飞鱼服利落肃杀,这长衫上无一丝冗尘,一道道盘扣飞身下来,竟就这般合了衣衫。

有巧思,但不多。

俱在那扣子上了,或许刻意为之,巧文用上了目下贵族才用得上的盘扣,为其增了几分典雅。

不做多余变化,整件衣式全依着人本身而下。

成时,竟——

有些怪异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