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27:还阴债12
天界瑶池边上,一位仙女正在打理花草,她一边笑语盈盈的干着活,一边小声跟那些花草说着悄悄话。她没注意到,瑶池里一条小白龙轻轻探出龙脑袋,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她。
仙女每日的任务就是看护好瑶池,虽然瑶池也有守池将军,但这些杂碎的小活,将军是不会干的。仙女专门负责瑶池周边环境卫生,而瑶池又是诸神众仙常来之地,所以,她的任务不轻。
仙女每天都尽职尽责,把瑶池及瑶池周围收拾的干净利索,而且她还跟瑶池边上的那些花草鸟兽成了好友。对于瑶池内的那些龙鱼龟虾,珊瑚水草,她不怎么熟悉,因为她每天除了用将军给她的法器将瑶池水清理一遍外,几乎不会往瑶池里看。
可就有那么一个清晨,仙女清理好瑶池水后,无意间一低头,居然在水中看到了一张英俊帅气又带着微笑的脸。仙女一愣,继而脸红,急急的移开目光,然后快速走向别处。
就是因为那匆匆一眼,仙女便喜欢上了水中那位男子,后来她打听到,那是瑶池里的一条小白龙,据说神通极大,是瑶池里天生的白龙。小仙女对小白龙产生了一股无法言说的感情,自那之后,她几乎每天都去瑶池,然后往池内张望,再然后便能看到那张让她无法自拔的俏脸。
最后她们幽会了,花前月下,溪旁涧边,小白龙有时还会偷偷把仙女带进瑶池,两人可谓如胶似漆,每次都难分难离。两人最终是没能抗住,在瑶池里偷吃了禁果。可这件事到底是被瑶池巡视兵发现了,他们告诉了瑶池将军,将军大怒,又将此事告知天帝。
天帝一怒之下将仙女罚去百花园做苦役,让她每日打理百花园中的花草,一刻不能停。仙女对小白龙思念没增,倒是对百花仙子的怨恨于日俱增,因为百花仙子每日都定时定点说教于她。
有一天,百花仙子又去说教仙女,仙女恼怒至极,跟百花仙子大打出手,百花仙子一怒之下又将其告到天帝那里。
小仙女自知此次罪大,逃不了大责罚,便偷偷潜进百花仙子府邸,在天帝圣旨下达之前,盗走了百花仙子不少珍玩玉器,带着那些东西,私自跑下天界,去了人间。
……
又到了学子赶考之时,京城里热闹起来。学子们有很多出身寒门,离家后风餐露宿,不少人到了京城后会病倒。王大善人这时就出面了,他为那些寒门学子专门设立了一个救济机构——寒衣舍。听其名,知其意,为寒门学子提供衣物的地方。
寒衣舍刚成立之时,没有寒门学子入住,他们宁可住进吃住都极差的破败小旅馆,也不去寒衣舍。因为贫苦人家的孩子都知道一个道理,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,到底是怎样的大善人会自己掏腰包为不相识的人提供衣物住处?
所以,开始之时,王大善人的寒衣舍可谓是门可罗雀。但世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那是逼急了,没办法才下嘴的。
有一年,一位外地学子来到京城时几乎成了乞丐,他的盘缠和衣物在半路上被贼给偷了,他一路上东家借西家讨,好不容易来到京城,可到了京城后举目无亲,他还得继续靠讨要来维持生计。
一位好心的路人告诉他,不远处有一个“寒衣舍”,是京城里的王大善人设立,专门为寒门学子准备的。书生一听,想都没想,直接去了寒衣舍,成了寒衣舍成立以来第一个入住的寒门学子。
王大善人自然是对他关照有加,且分文不取,书生感激不尽,拼尽所能,日夜苦读,竟在那年的考试中名列前茅,成了头名状员。书生自然不会忘记王大善人,亲自提笔,将“寒衣舍”三个大字重写一番后挂上。
后来皇帝也知晓了此事,对王大善人作了口头表扬。
就是因为此事,“寒衣舍”名声大噪,很多学子明明自己住的起旅馆,根本不能称为“寒门”之士,但因着“寒衣舍”出了头名状员,也住进寒衣舍,不为别的,只为图个好彩头,占占寒衣舍的风水。
住进来的人多了,花销就大,开始时王大善人还供得起,可随着寒衣舍入住书生增多,王大善人觉得有些吃力,他曾游说一些商人巨贾,让他们资助寒衣舍,可那些商人个个翻白眼,说你王大善人都得了皇帝的夸奖,难道连这点钱都出不起了?
王大善人还真是连这点钱都出不起了,他的买卖本来做得可以,但经不起这么多人的花销,更何况他还有一大家子人呢!
王大善人之所以对贫苦家的读书人另眼相看,皆是因为自己从小家境贫寒,没能读书,所以,自小便有遗憾,想着能帮那些寒门学子多少是多少,可没成想,有些家境殷实之人也打着“寒门”的旗号住进寒衣舍,如此一来,人多了,花销大了,王大善人自然会吃力。
那一年,入住寒衣舍的人特别多,有些真正的贫寒之士却无法再进入寒衣舍,王大善人着急,想筹钱扩建寒衣舍,他游说几个巨贾,让他们投资,但没一人答应。没办法,王大善人只好向他们借钱扩建寒衣舍,可没成想,寒衣舍还没扩建成的,王大善人竟突发疾命,撒手西去了。
王大善人离世,他的妻儿拒不还他曾借下的钱,最后,那几个商人盘下了寒衣舍,变成了交钱才能住的旅馆,但他们依旧记着王大善人曾经借下的钱,而且还白纸黑字的一直保留着。
……
孟婆山庄有四大侍女,其中大侍女孟姜深得孟婆喜爱,因为此女不但心思巧妙,且做事向来大方得体,整个孟婆山庄在她的带领下,形式一片大好,孟婆就算有事外出一段时间,也不用担心庄中之事。至于每日熬制孟婆汤,孟婆更是不用担心,其他三位侍女在孟姜带领下,每日必去鄷都四城内门之外熬制好一日之汤。
可让孟婆想也想不到的是,她的大侍女孟姜竟也有犯错之时,不但犯了错,而且是大错。
有一年,孟婆派孟姜去人间完成一件差事,孟姜非常顺利的完成了那项任务,可让人纳闷的是,回到孟婆山庄的孟姜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,整日魂不守舍,当然她的舍也只是个虚影,可就是那个虚影,也变得憔悴不堪。
孟婆问孟姜,孟姜说没事,但孟婆不信,她越看越觉得孟姜似是犯了一种极难医治的病——相思疾。虽然孟婆看出来了,但孟姜矢口否认,孟婆也便不再追问。
过了一段时间后,孟姜又恢复了正常,孟婆心下狐疑,问二侍女,但二侍女对此毫不知情。于是,孟婆便亲自查看,然后发现大侍女孟姜院内竟有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,两人正卿卿我我在一起耳鬓厮磨。
孟婆悄无声息的离开,然后传唤孟姜,让她说出那男子的来历,孟姜见瞒不过去,只好如实交待。原来那位男子是人间一位刚刚离世之人,那人失足跌进了自家水塘里淹死了。男子来到奈何桥畔,孟姜对那男子一见钟情,便偷偷把他带来了自己小院。
孟婆看着孟姜,严肃追问:“孟姜,你说实话,到底是怎么回事?你近段时间的反常表现,皆是因为此男子吧?你去人间办了一件差事回来后就变了,那位男子就那么巧的失足跌进水塘,然后又那么恰巧的从你所在的地方上奈何桥?”
孟姜开始时死不承认,只说皆是巧合,最后孟婆生气了,她怒道:“孟姜,你别一时糊涂酿成大错,我看你这么多年在孟婆山庄兢兢业业,深得大家喜爱,连忘川河灵都赞扬你,你今天怎么会变得如此冥玩不灵?你难道想让我自己调动神识去观吗?”
孟姜吓得“扑腾”一声跪下,道:“神君,我对他一见钟情,可他的阳寿未尽,我每日只能对画思人,没办法,我实在受不了那份相思苦,所以就暗中做了手脚,让他跌入塘中淹死。我知道这么做不对,可我……我是真的喜欢他啊!”
“简直是荒谬!如此荒唐之事,你竟也能做出?你可知,你随便了结凡人性命,是会被投进大地狱的,到时我也保不了你,你怎么如此糊涂啊!”孟婆盛怒。
孟婆以为孟姜会及时想法补救,可没成想,孟姜竟再次做了出格之事。她让男子重又复活,自己带上所有家当,又顺手带走了山庄内一些值钱之物,离开鬼界,去了人间。她很聪明,没跟那位男子在一起,她让男子还阳之后,又略施法术,让男子忘了自己,然后一人不知逃往何方。
自那之后,孟婆山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侍女的位置空缺,就是因为孟姜私自逃离之因。
……
妙心看着阴债簿第七百七十七页王玉苹的阴债,跟护法神道:“老太爷,你看,王玉苹第一世,不负责责任,知道将被罚,撇下小白龙,自己逃走也就罢了,还顺手牵羊的带走他人之物,欠下了感情债和钱财债。第二世,虽是大善人,可惜他的家人没有理解他的,竟是背着债离世。第三世,又是不负责任的感情债和钱物债。”
护法神道:“此女虽有慧根,但似乎依旧在沉睡中不曾醒来,她跟静雅居结缘很久了吧?依旧缺乏灵性,但愿这次你们帮她还了阴债后,她的慧根能通,灵性能升。”
妙心道:“不错,王姐跟静雅居结缘算是最早的了,她可是看着静雅居成立的。老太爷放心,今晚我们就陪她把阴债还清。她的慧根一定能通,灵性也一定能升。她是做文字工作的,很努力,但就是没什么成就,也许原因就在这里呢,因为累世的阴债压得她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气。”
护法神点头,两人离开冥界阴债司。
当晚,妙心在几位师兄的陪同下帮王玉苹还清了阴债。让王玉苹想不到的是,自从还清阴债之后,她的业绩竟突飞猛进,才思也如泉涌。
当她兴奋激动的把此事告诉妙心时,妙心笑道:“无债一身轻,就是这个理,尤其是看不见的累世之债,更应该好好还清,否则,无形之中会给我们造成更多影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