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岩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黑岩文学 > [三国]主公又要跑路了? > 第17章 第十七章

第17章 第十七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翌日。

连绵的队伍缓慢地在山路上行进,队伍中的百姓负着沉重的行囊,他们挨挨挤挤,神情在忧虑和不安中又怀揣一丝小心翼翼的憧憬。

这是最后一队从阴馆出发的成规模的迁徙队伍,昨日中午上路,看行进速度,明天就能到晋阳。

在这一批人撤出之后,阴馆已然成为一座空城。

郭缊和谢然的计划实施得异常顺利,大概是南匈奴灯下黑,根本没料到阴馆的异动。

南匈奴的想法就是不动阴馆,继续它留着当郡治,大家面子上都好看,他们也能继续苟着在汉朝廷眼皮子底下发育。

围而不攻只是威胁和警告,让郭缊乖乖地用其余县的人口和资源当买命钱。

郭缊你敢动,他们就敢杀得汉人血流成河,你可千万不要看不清局势哦。

只是南匈奴也没想到,不用他们攻城,这城门怎么就自己打开了呢?

他们谨慎地试探了三四次,见无异样后才敢进城查看,却惊讶地发现好好的一座城城竟然已经空了!

正惊慌失措,不敢置信时,迎接他们到来的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——

一场燃烧整座城的大火。

等到不明所以的匈奴军队狼狈地逃出城,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,几乎同一时间,不知何处而来的消息开始席卷整个雁门郡——

南匈奴部犯上叛乱,夜袭阴馆,太守郭缊誓死不降,焚城而亡。

——这悲壮的一条,就足以彻底撕破南匈奴和汉朝廷之间最后一层破烂的遮羞布,坐实了南匈奴的叛乱。

等这条消息扩散传开,雁门郡内其它县的百姓都会自发地开始逃命,并向太原方向迁徙。

东、西、北都是死路,想生,唯有太原可选。

谢然他们只需要等着收人就够了。

最后一批迁徙队伍只有数量不多的板车可用,拖着最难带的行李在曲折的山路上晃晃悠悠。

谢然靠着后背的箱子,坐在唯一一辆堆放的东西较少、还能腾出小片地方给人坐的板车上。

一旁,郭嘉懒洋洋地借着扇影挡太阳,姿势被包裹挤成V形也不在意,继续把腿翘在叠高的行李上,饶有兴趣地摆弄着手中的物件。

“真有意思,这是明忻想出来的?”

扇子名为折扇,入手温润,竹制的扇骨带着淡淡的纹理,厚重而坚韧。扇面画着远山疏林,仅在右上题一行字,留白处尽显意境开阔。

风雅而不落俗套,郭嘉爱不释手地摆弄着。

谢然摇摇头,道:“不是我的,是我一个朋友送的。”

“哦?朋友?”郭嘉更有兴趣,笑道,“那等到了晋阳,明忻可千万要把这位奇人介绍给嘉认识!”

等混熟后他也找人要一把,需要撑场面的时候拿出来一甩开,啧啧,风流潇洒一浪子,简直不要太帅。

没事的时候扇风也可,遮阳也可,总归是实用的。

谢然看他欢喜的样子,怎能不知道郭嘉心中所想,忽地开口道:“我那位朋友品性高洁,脾气有几分傲然,少与人交往。你和他要,他不一定会给。”

其实是会给的,但郭嘉又不清楚。

谢然又道:“不如我去替你开口,如何?”

哦?郭嘉眼睛滴溜溜地一转,眯了起来。

郭嘉不露声色地道,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嘉无俸禄可给,亦不知明忻替嘉求这折扇,是要……?”

谢然明显话里有话来套他呢。

本也没想着遮掩,郭嘉说了,谢然就直白地问:“郭缊的事,你是怎么猜出来的?”

他审视自己在雁门郡的诸多表现,确认从头到尾都没说错过话,也没做错过事,没有透露出半分想要郭缊杀身成仁的意图。

事实上如果不是郭嘉主动揭穿,谢然已经做好在雁门郡耗上一两个月去缓缓推进此事的准备,郭嘉横插一手,现在居然半个月就把事情办完了。

事办了是好的……可郭嘉是怎么发现的?

谢然能想到的唯一破绽在行为动机,正如他怀疑郭嘉出现在雁门郡的原因,谢然出现在雁门也有一点不合理。

主要是带的兵太少,为了人情跑一趟还不够费事的呢。

不过谢然觉得郭嘉引起怀疑的点不在这,所以有些好奇。

谢然的问题不出郭嘉的预料。他们都是一种人,遇到不懂的问题是一定要想通的,不然酒喝不畅快,觉也睡不好,总觉得哪哪似乎差了一点,心里头不得劲。

郭嘉摇着扇子,矫揉造作地叹息两声,“哎呀,明忻,不是我不和你说,而是这,啧啧……”说着又把手里的扇子翻了两面。

“……折扇,送你一把一样的。”谢然沉吟一瞬,加码道。

郭嘉眼睛一亮。

折扇上的字和画明显出自大家,看风格八成就是谢然亲笔。谢然说送他一样的,那就是愿意帮他画扇面和题字的意思。

赚了啊!这还有什么不好说的?

好说,都好说!

“嘉之虑,实从卦象所得。内方外圆,五色成文,含宝守信,出则有章*。”郭嘉用折扇点点谢然腰间的佩囊,从容地道:“这里装着的,恐怕是令尊,谢都尉的官印吧。”

原来如此!

谢然心中恍然。

射覆时行六爻,卦象再多变化也无非就是那几十种,从不同的卦象组合中猜出真正的物品才是最考验能力的一项。

而他和郭嘉就从同一卦象中看出不同的东西——

官印是何等重要之物,平白无故的,谢然为什么会带着带着长辈的官印赴雁门?

肯定有问题。

郭嘉由此深思,得出谢然另有目的的结论。

“奉孝之能,然深敬之。”

在不擅长的方面输了又不丢人,谢然真心实感地佩服,不过佩服归佩服……他回去就补课!

郭嘉笑着打了个哈哈,转过头继续摆弄谢然的折扇去了,还兴高采烈地同车夫讲,一起分析在扇子上面画点什么更好。

谢然允诺的扇面,他一定要个出奇的才好!

车夫不通文墨,回答很朴实,又逗得郭嘉哈哈大笑。

谢然收回视线,无奈失笑。

忽地,身下板车一震,赵云灵巧地窜到车上,搭着腿坐到谢然旁边,脸色微红,气息微喘。

“我都看过了,队伍里没有掉队的,放心吧。”

队伍走的不算快,但山路崎岖,有些老人和孩子总要多多照看。

赵云刚才又去看过一次。

谢然从怀中拿出手巾,示意赵云擦擦汗,“劳你跟我跑一趟……这次雁门本不该叫你来的,时间花着力气费着,最后也没捞到什么。”

军队的汉子里最信服有本事的人,赵云武艺超群,在太原军营如鱼得水,结果刚领职务不久,就被叫出来跟他跑一趟。

折腾了小半个月,只当上他的护卫队长,军中职务又要等回到太原再重新安排,在谢然看来当真是得不偿失。

赵云神色坦然,伸手向身后一指,“看这山路上数万百姓,安危系于一身。云身负职责,亦为百姓安危,道义两全,还有何不足?”

“何况这是云主动向都尉求来的机会。”赵云擦过汗,将手巾收到怀里,准备洗后再还。

“你独自往雁门,我作为兄长,不放心不是很正常?”

这一次连竹书都没跟着,真让他知道肯定要念着,不如同这人跑一趟,看在身边反倒省心。

赵云瞥一眼坐在前面和车夫聊得正欢的郭嘉,小声对谢然道:“心情不好吗?”

“唔……很明显?”

“直觉罢了。”其实和往日没什么差别,只是他有种感觉,谢然的心情不太好。

谢然也瞥一眼郭嘉,确认这浪子背后没长耳朵,犹豫了一会儿,便小心地从袖中拿出一封没拆过的信,以及一张折起的纸条。

赵云顿时被吸引目光。

谢然难得语气吞吐地道:“这是阿淮托我带给世伯的信,纸条……则是世伯留给淮弟的。”

信封完好无损,没有打开的痕迹,不过纸条的边角有些翘,显得不太平整。

猜测谢然应该是看过,赵云便问:“方便问吗?”

“信没拆过。纸条没什么不方便的,当时还是世伯打开给我看的……其实很短。”

他把纸条拆开,展示给赵云,薄而透的纸上只有铁画银钩的两字——

伯济。

「雁门的百姓跟着我吃了苦,我知道,却没办法。」

「以前啊,我总是心中气闷,每到这时候,淮儿就在院子里练武艺。我看他练的不好就要亲手教他,只顾着和他吵闹,到也能暂时忘了那些糟心事。」

「我从前教他,无论是道义、百姓,还是某种信念,总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弯腰的,否则一退再退,实非人也。他懂事,这道理,他学的很好。」

「我是父亲,我这么教他,也应该这么做。」

「可惜,我怕是没机会看淮儿的冠礼了。就让他的父亲,再为他做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。」

「告诉他,我为他取字为,伯济。」

济,成也。

郭缊教导郭淮要遵循道义、百姓、信念,可在最后,父亲的愿望只是希望儿子——安好、圆满。

赵云沉默半晌。

“……郭雁门非死不可吗。”

他敬佩郭缊的气节,但也不是没有过惋惜。

他在离开太原郡时被谢然透过底,交代了一些事。他们这次来雁门,势必要闹出点大的声势,可是他也没想到居然要闹到这种程度。

“他可以不死。”谢然的声音很平静,“但是雁门郡必须要‘死’。”

雁门没了,对郭缊来说和死了也没差。

过去太原郡和雁门郡抱团取暖,雁门郡的情况更难,太原郡有余力就接济一下,双方互为依仗,这没什么问题。

但现在,时代变了。

并州太穷了,太原郡想要发展,只能反过来吸雁门郡的血。

人口、钱、粮食……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,雁门郡必须暴死的最重要的一项原因——

是为政治需求铺路。

谢然小声地对赵云说:“其实并州从前不缺兵。”

作为南匈奴的邻居,并州是毫无争议的第一道防线。朝廷再怎么抠门,也知道并州的重要作用,钱挤一挤总是有的,大多数都拿来养兵了。

后来丁原从并州募兵,一口气组出数千的狼骑与大几万的并州军,如此不可小觑的战力,花的其实都是并州的底蕴。

可惜——

“丁原往洛阳任执金吾时带走并州大半军队,丁原死后,并州军从吕布,现在全都握在董卓手里。我对董卓麾下凉州军和并州军的矛盾稍有耳闻,但显然无论是什么矛盾……”

董卓都不可能撒手大几万的并州军。更不要说并州军中还有吕布、张辽等好用的将领,除非董卓被越发圆润的大肚子里的油顶到脑子,不然没得好办法。

凉、并两军的矛盾在于前者是董卓发迹的根本,劳苦功高,后者战功显赫,却不是“自己人”,升职、赏赐方面总是受到歧视……

赵云一边听,一边跟着思索。

军队里,到底是中底层占绝大多数,军功向来是最敏感的问题,凉、并两军因此不合,就是明摆着的漏洞……可这又和这次的事有什么关系?

赵云正狐疑着,谢然接下来的话令他陡然一惊。

谢然坦然直言。

“我们家想要并州牧。”

“还有司隶的全部并州军。”

赵云:“!!!”

虎口夺食,火中取栗。

太原郡算什么?王氏算什么?区区太守又算什么?

这些东西早就不在谢氏的目光之中了。

骁勇善战的数千狼骑和大几万的并州军,才是谢氏真正想要的东西,有了它们,谢氏才能真正地走到台前。

无论是董卓身上的并州牧,还是所有的并州军。

该归并州的,他们都要明正言顺的,全部拿回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