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府宴办过后,昌哥儿入府这事就不能再拖了,想起庶长子的尴尬身份,顾廷烨对明兰不禁有些歉疚。
当初墨兰救下昌哥儿后,无论朱曼娘和顾廷烨,都对墨兰抱有感激。
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种感激慢慢变成了恨意。
昌哥儿是曼娘进侯府最重要的依仗,她和顾二翻脸后,把女儿留在侯府,却带着儿子跑路,就是希望有朝一日,能重新回到顾家。
对今天飞黄腾达的顾廷烨,曼娘是无比痛恨的:她陪伴在顾廷烨身边多年,照顾他的生活起居,为他生育了一双儿女,自问对他掏心掏肺。
可薄情寡义的顾二,却从没想过要娶自己,为他生了两个孩子,连个小妾的名分都不给,一直当着最被人瞧不起的外室。
如今他娶了新夫人,女儿又在身边,等他接走了儿子,一家人整整齐齐的,这泼天富贵还有自己什么事?
墨兰哪里是帮她,分明是害她!
顾二对墨兰的用心也深表怀疑:你不是为了救我儿子,你是嫉妒你六妹妹高嫁,故意留着庶长子给她添堵!
墨兰却没想那么多,当时只觉得朱曼娘奇货可居,可以拿她儿子做谈判筹码,本着“物尽其用”的原则,顺手帮她一把。
至于顾二和曼娘,对她是感激还是恨意,墨兰既不关心也不在乎,她对顾家的浑水不感兴趣,只是想捞点好处而已。
眼下太夫人小秦氏对墨兰百般拉拢,希望一起对付顾廷烨夫妻。
墨兰感到很无语:小秦氏明明是聪明人,怎么就死活想不开呢?
宁远侯府因为牵扯逆王案,已经是风雨飘摇,官家是碍着顾廷烨的面子,才一直拖着不处理。
侯爷顾廷煜马上就要驾鹤,如果是三弟顾廷炜袭爵,侯府很快就要衰落,想保住门庭富贵,只能让最争气的顾二袭爵。
等顾二袭爵后,侯府换了新主人,顾二夫妇会成为新的社交中心,小秦氏没法像先前病秧子顾廷煜袭爵时那样,可以出面主持侯府内务。
她名声再怎么好,也不得不退居二线,因此现在要做的,是尽量利用此刻的人脉,给儿子顾廷炜铺路,而不是和顾二夫妻作对。
何况自己和顾廷烨再不对付,明兰也是自己妹妹,两人都留着盛家的血,真答应了小秦氏,这贤惠面具还能戴吗?
小秦氏见墨兰不肯松口,只好退而求其次:大娘子消息灵通,耳目众多,以后有什么风吹草动,还请提醒一声,老婆子绝不忘了你的好!
墨兰笑着点了点头:太夫人客气了,我靠做包打听和说人情,胡乱挣些碎银,以后还得仰仗您老多看顾呢!
虽然没能把墨兰拉过来,但听她的口气,只要肯花银子,情报和人情都能商量,小秦氏也不再强求了。
澄园和宁远侯府,是同一条街上的并排两户人家,中间只隔了一座林子。
澄园内院和侯府内院离得也近,若直接从林内的小径过去,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了。
但明兰请安是为了占声势,自然不能抄近路,因此她先出澄园内院,再出外院到大门,坐轿到侯府大门,然后再从侯府外院至内院的一路进去。
门口的向妈妈见明兰到了,忙笑着往屋里请,等进去时,却见嫂子邵氏和弟妹朱氏已经在了,两人正和太夫人说话。
明兰忙给太夫人和邵氏敛衽见礼,然后太夫人看座奉茶,寒暄几句后,众人便说起话来。
朱氏说起儿子贤哥儿的种种趣事,小秦氏也时不时提起顾廷烨和顾廷炜幼时的胡闹,一脸慈爱状。
这婆媳俩似乎想引明兰多说些顾廷烨的事,但明兰东拉西扯,丝毫不提顾廷烨半句。
邵氏因担心丈夫病情,始终神情忧虑,根本无心听她三人的互打机锋。
这时外头有个丫鬟打帘子进来,看见小秦氏有些发怯,低声道:姑娘说了,她今早忽得了诗兴,要好好酝几首诗出来,就不来见二夫人了,这里告个罪。
小秦氏立刻脸色一沉,呵斥道:她二嫂难得来一趟,她怎么这般不懂事?
屋里的丫鬟无人敢答话,过了一会儿,小秦氏转头朝明兰笑着表示歉意。
“好孩子,你莫要见怪,你廷灿妹妹自小是老爷子启蒙的,就喜好个诗词字画,又教你公爹宠坏了,很有几分读书人的酸气,一来了劲,谁的面子也不卖。”
明兰笑笑,轻轻摆手道:早闻妹妹才名,知书达理,为京城闺阁美谈,何况自家亲戚,什么时候不得见了,不妨事的。
太夫人叹了口气:话虽如此,可为了做两首诗不见嫡亲的嫂子,到哪里都说不通的!上次你四姐姐过来,她硬是缠着盛大娘子作诗,当真胡闹至极……
明兰立刻听懂了这话的潜台词:你四姐姐一来,廷灿立刻就有空了,怎么你一来,她就不想见了?
和婆母小秦氏的斗法,是从请安那天正式开始,此后双方你来我往,多少次心惊肉跳,险象环生。
明兰不是傻子,她才不信顾廷烨说的那句,“本不想让你卷进后院纷争”。
恰恰相反,顾廷烨就是觉得嫡母太棘手,才非要把明兰娶到手,用她的聪明才智来对付嫡母。
昌哥儿被接回来后,明兰和顾廷烨商量,把这一儿一女都记在通房秋娘名下,好给他们一个名分。
两人都默契回避了“把孩子记在明兰名下”这个选项,一来两个孩子已记事,不好培养感情;二来对明兰也太不公平。
明兰以后的孩子是嫡出,所谓嫡庶有别,何况外室所生?越过该有的待遇,恐怕遗患无穷。
轻则招人非议,重则家宅不安。
盛家就是现成的例子,因为主君盛纮宠妾灭妻,一直偏心林小娘,又过渡纵容墨兰,引得大娘子王若弗极为不满。
葳蕤轩和林栖阁斗来斗去,如兰跟墨兰这对姐妹,也成了死对头。
如兰觉得自己是嫡女,该有威风,墨兰却仗着自己受宠,总想踩如兰一脚,经常闹个不停。
盛府和侯府比起来,完全是小门小户,都闹得主君头疼,如果侯府闹起来,岂不是更加难以控制?
蓉姐儿出身不明,这样的女儿对明兰没什么威胁,何况明兰脑子清醒,心肠又不坏,不会为难她。
等孩子成年后,添上一份嫁妆送出去就成了,既得了好名声又不费事,隔壁的墨兰就厚待春珂的女儿。
至于昌哥儿就麻烦一点,毕竟占了长子的地位,到底记不记入族谱,顾廷烨也是很纠结的。
因此先把孩子记在秋娘名下,却不把秋娘抬成小娘,还远远发配到庄子里,就是免得以后出现纷争。
明兰对此心领神会,虽然她知道这对秋娘很不公平,甚至暗暗感叹过女子的艰难,却也没有阻止,而是坦然接受。
近来她越来越理解墨兰了,有时候甚至怀疑,假如自己和墨兰换个出身,会不会比墨兰更无耻?
高嫁的好处真的太多了,明兰是知道身居高位的好处,才个把月的功夫,就陆陆续续收了七八笔厚礼。
有老侯爷以前的老部下,如今在地方上任职的,;也有顾廷烨现如今的僚属,以种种名目送来贺仪;还有七八竿子堪堪能打着的亲朋,更是说不清楚。
这种情形明兰并不陌生,只不过以前是盛家备下礼单,送往各位世叔世伯处,
这也不算行贿受贿,不过是多多联络感情,指望人家提携一二罢了。
人家未必贪图这些好处,但这些恭敬的举动,能表示送礼者知情识趣,可以在官场积下好人缘。
而现在情形倒了过来,明兰成了收礼的,这种地位转化带来的刺激,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受。
但侯府日子却越来越难了,对明兰刻骨铭心,难以忘怀的小公爷,刚进入官场,就将“夺妻之恨”发泄在顾家身上。
他当时绝没想到,这个任性的决定,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