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岩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黑岩文学 > 师姐没有你我可怎么!!! > 第17章 第 17 章

第17章 第 17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秦沐从玉元宫出来到徽州时,谢依几人还在忙她那些墨锭的事情,徽州只有一个铺子卖笔墨,还要往下边县镇铺下去,她们正在忙这件事情。

这批墨锭是一两银子一块墨拿回来的,除掉运输和存储那些乱七八糟的,至少卖一两二钱才保本,各镇县有笔墨书铺,玉元宫在各地的铺子算不上特别有名气。

虽然慢慢卖也能销得掉,但元羽下了命令,让她们尽量早些卖完,好进下一批货回来。

谢依正和徽州铺子的掌柜商量怎么做,听到秦沐来找,想到少宫主对这人的信任,和之前在青石镇两人盘墨坊的那些想法,也把人请到账房一起来。

相互介绍一番之后,谢依询问她:“秦姑娘帮忙看哪个法子适合一些?”

那掌柜姓何,看着四五十岁的样子,瘦高个眼神精明:

“现在笔墨纸砚需求渐渐上来,各县同品质墨锭的价格都在一两八以上,第一个法子是也按这个价格算,但多送十张竹纸和一支毛笔。”

谢依跟她解释,玉元宫有纸坊,规模并不大,最开始的作用是为了自给自足,多的存货就卖出去,并不指望能赚钱。

毛笔就得进货,搭着一起送的东西,买些次一点的就可以。

“第二个法子是请人编些故事,再送些给江南那边的名家,把这三千锭重新描金,可以抬高价格到三两左右,再销往各地。”

秦沐听着,第一个方法是捆绑销售,第二个是做营销。

捆绑销售会拉高成本,还要重新进毛笔,品质方面不好把控,如果毛笔不好用,也会影响对墨锭的评价。

做营销的成本更高,江南的名家大门不是那么好进,也得用银子打点。

两种方法都有利弊,何掌柜偏向第二种方法做营销,谢依谨慎一些,更偏向第一种。

秦沐脑子里也在思考,现在求学的人比之前多,连青石镇这样的小地方,都重新开了一家私塾。

大多数都是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,想要通过读书科举翻身的人,对于第二种方法,显然是第一种更适合。

“我倒有个集两家之长的想法,不知道两位愿不愿意一试?”

何掌柜面上不显,心里头却不当回事,谢依显然是来了兴趣,忙问道:

“什么想法?”

秦沐一一道来:

“现在各州县对笔墨需求大,更多是因为税收减下去不少,大多是寒门学子,显然是第一种买墨送纸笔的方法更合适,但好的毛笔太贵成本太高,不好把控。”

“我的建议是,每月白送各县镇下私塾一块墨锭和一刀竹纸,送县学两块墨锭和两刀竹纸,一块墨锭会用上很久,既然夫子都用咱们的墨锭,那学生们没有不跟随的道理。”

“店里墨锭与竹纸单独售卖,但若是一起购买,一刀竹纸内可减纸半价。”

大多的夫子或教谕都不是有钱人,一两八的墨锭能用很久,很多人舍不得这个钱,拿人家手软,自然会做好宣传。

话刚说完,谢依还没有动作,那何掌柜显然激动起来。

“果然是集两种法子之长,既能在学子之间互相打出名号,又能把墨锭和纸张一起卖出去,还不用再送毛笔。”

何掌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从一旁取了算盘过来,和她们继续算账:

“若是一起售卖,竹纸两刀内半价也未尝不可!”

秦沐只是出了个思路,其他的这些做生意的自己会去考量。

过了半个时辰,秦沐在旁边喝茶等着,时不时地提一句建议,何掌柜和谢依终于敲定了最终方案。

看他们的事情解决,秦沐才提出她的问题,询问起两人:

“两位可知道徽州秦世荣秦家的事情?”

何掌柜坐镇玉元宫的铺子,对徽州各家族了如指掌,自然接过话头:“知道。”

谢依则在旁边摇摇头,她在玉元宫是跟在少宫主身边做杂事的,更像个大总管,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,开口说道:

“就算不知道也可以让手下去查一查。”

秦沐不由得感叹,元羽命可真好啊!

于是把想知道的消息问了出来:“秦家有没有找女儿?”

何掌柜回想了记忆里秦家的事情,确定没有这样的消息存在,才回道:

“印象里没有找过,光当家人秦世荣就有八九个女儿,还不算其他旁支,还真没听过秦家找过女儿。”

秦沐心里有了谱,又询问道:“那有没有女儿嫁进了文峰县的县令家?”

秦家的祖宅在文峰县,后面才搬到徽州来。

也是秦世荣一开始就给秦沐定的目标,文峰县令的儿子。

何掌柜听秦沐说道文峰县令,一联合起来,他就有了印象,那还是去年的事情:

“去年六月秦家有一批丝织品没销出去,到处找人接手,还夸下海口跟文峰县令是亲家,后来到九月才知道,秦世荣早就准备要送个女儿给县令儿子做妾,被那边拒了,转手又把女儿送进了做丝绸的苏府里边,这才把那批丝织品销出去。”

何掌柜说道这里,可惜道:

“那苏府的小儿子腿脚不行,苏府那边给了不少聘礼,虽说是正妻,怕是在那边日子不好过。”

秦沐从鼻子哼了一声,讽刺道:

“苏家好歹是丝绸世家,家风比秦家不知道好上多少,怎么也比在秦家好过些吧。”

何掌柜做人圆滑,秦沐也姓秦,没弄懂她的态度之前,不怎么敢说秦家的闲话。

现在一听秦沐是这个态度,立马认同道:

“哎,谁说不是呢,那秦府把儿子当金饽饽,把女儿当成猪猡,养大了就拿出去卖个好价钱,我之前还听一个老主顾说,秦家嫁到丰台县的女儿,闹着不想回娘家呢!”

秦沐轻蔑地翻了个白眼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看来秦世荣已经放弃了她,这倒是正合她意。

反正她也从没想过要靠秦家什么,对于别的姑娘来说,失去家族庇佑跟天塌了没什么区别,对于她来说刚刚好,她师傅可是天山派的掌门,现在又有元羽的玉元宫撑着,去他的秦家!

得到这个消息之后,秦沐那担忧的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。

何掌柜本想问她与秦家的关系,看她说道秦家就一副恶心的表情,立马歇了心思,改说起来秦家的一些闲话。

谢依也不知道她的身份,只清楚她是天山派的门人,又是墨坊的话事人。

不过她也不会去探究那些,在徽州这里,一个小小的秦府对玉元宫算不上什么威胁。

秦沐给他们出了墨锭的主意,何掌柜也不敢再看轻她,三人在房里又聊了些笔墨的事情。

玉元宫早就有想法把在徽州的纸坊扩大,之前的规模刚好够他们自己用,和几个店铺的市场需求,但看各地方的私塾越开越多,现在存货已经有些紧张。

刚好何掌柜也是纸坊的管事之一,现在提起来这件事情。

玉元宫的竹纸原材料都是靠买的,所以成本有些偏高,但好歹方便自家用,还能销出去一批,不会亏本,也没什么赚头。

秦沐一拍巴掌,双手止不住比划着告诉他们:

“我们天山派有竹林啊!而且是很适合做竹纸的毛竹!”

秦沐跟元羽一起了解过,天山派的竹林好大一片山呢,里面看管的一家人,平常除了维护竹子生长虫害以外,还打竹椅、竹桌、竹榻等家具,因此天山派并不付他们工钱,属于是双方共赢的模式。

更早之前天山派也自己做竹制品,什么竹席、竹筐、竹笔筒、竹臂搁等,后来也全部荒废了。

之前知道墨锭的市场情况后,秦沐也不是没打过纸张的主意,但那是她既不熟悉纸坊,手头又没钱支撑她去做这事。

若是玉元宫有这个想法,牵头做这件事情,天山派又能多一个进项。

反正天山派离徽州也不远,运输方面也不用太操心。

玉元宫出资金建工坊,材料和人工方面由天山派出,利润看情况,他们得到稳定的原材料,秦沐得到稳定的销售渠道,还能平摊风险,简直完美。

秦沐把这事情一说,两人就懂其中的利弊在哪里,纷纷觉得可行。

但他们说了不作数,这种大决策需要元霜乔和几位长老做决定,只能等元羽回来之后,再提这件事。

“而且天山派不止有纸坊,以前还有药坊,只是早就没有再运作。”

玉元宫在江湖上是以用毒立足,毒和药本就是同源,天山派那么多山头,里面的药草不计其数,若是跟玉元宫能搭上,也算得上物尽其用。

谢依两人对药坊的兴趣不大,玉元宫也有山头,而且很多药草都靠种植,大多数都已经饱和,天山派的药坊算不上什么有利的存在。

跟秦沐这样一解释,秦沐当然懂了其中缘由。

不过并不影响秦沐的想法,玉元宫能种植的那些,都是些常见的药草,还有很多靠年份生长的珍贵药材,是玉元宫这边没有的,那些才是能卖出高价的珍宝。

自己两年前不也是为了那个灵芝,才爬到悬崖上面下不来。

既然自己这样的外行人都能找到,她们玉元宫岂不是更厉害。

之前谢依几人还和珠珠一起,就那么一下午时间,上山里找了两株人参。

秦沐心里打着算盘,可以让玉元宫出人,天山派出山头,到时候再分成,又是一项收入。

这两人都做不了主,秦沐还是没继续再说下去,准备等元羽回来之后再提这事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